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濃厚氛圍中,習近平總書記的青海、寧夏考察之行,不僅是一次深入基層、貼近民心的親民之旅,更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與實踐指導。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跨越崇山峻嶺,深入學校、古剎、社區,所到之處,皆是對民族團結進步的深情寄語,對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深切期望。 全國一盤棋,共筑民族夢。在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我們看到了教育援建的累累碩果,這是東部支援西部、發達帶動欠發達地區協作精神的縮影。正如總書記所說,“要堅持全國一盤棋”,這種協作不僅是物質援助,更是文化和精神的交流與融合,讓孩子們在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深深根植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教育,作為鑄牢民族團結進步意識的基石,其深遠意義在于培養未來接班人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感,成為推動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 信仰與文化的和諧共生。宏覺寺的考察,展示了宗教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積極融入與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弘揚愛國愛教優良傳統”,是對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殷切期望,也是對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肯定。古剎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更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成為促進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的重要力量。這種傳統與現代的和諧統一,正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體現。 基層治理中的民族共融。長城花園社區的走訪,讓我們看到了民族團結進步在基層社會的真實寫照。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其和諧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民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倳泴ι鐓^工作的細致詢問,體現了對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視。社區的多民族共居共融,展示了互嵌式社會結構下,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深厚友誼和相互理解,這是民族團結最直觀、最溫暖的展現。 高質量前行中的綠色選擇。青海與寧夏的發展路徑,展現了民族地區在追求高質量發展同時,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堅持。無論是青海三江源的守護,還是寧夏在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管理與生態保護,都遵循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這些民族地區正探索出一條既符合自身特色又服務于全國大局的發展之路,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著獨特的力量。 共繪多彩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紀實,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次深刻實踐。無論是教育協作、宗教文化傳承,還是基層治理創新、綠色發展道路,都是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五十六個民族,猶如五十六種色彩,共同繪就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畫卷。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當攜手同行,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得更加絢麗,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根基更加牢固,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進發。 |